学来帮职校网
选职校,上学来帮
学来帮职校网 15723310227

人民日报评论:职业教育不是“次等教育”

2020-02-18 16:53:00 来源:互联网   浏览次数:767

 高校招生正在展开,人民网转发《人民日报海外版》文章,今年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,不仅拓宽了高考生的升学选择面,还使退役军人、失业者、农民工、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获益,他们可免于文化素质考试,由各校组织的职业适应性测试或职业技能测试,通过后可录取就读。

  在中国,发展高职院校,目的不仅是做大教育产业或事业,甚至也不仅是获得高素质职业后备队伍,壮大国家的人力资源,而是实现每一个人的发展,为每一个人的发展和成长提供条件和渠道。一切教育,其实都可以这样认识。从幼儿园到大学,各级教育是按成长阶段对人进行培养的;从普通高校到职业院校,各类教育是按照职业方向进行培养的。

人民日报评论:职业教育不是“次等教育”

  一般地理解,职业必然要成为每个人最重要的人生经历,因此所有为职业而进行的教育准备,都是面向职业的,也就都可以理解为职业教】育。不管一个只是初中毕业的人,还是读完了博士的人,终归都要就业,成为职业人员,这就使所有的教育都具有了职业面向的成分。

  狭义地理解,职业教育指在普通教育之外,直接面向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进行的教育,包括相应的知识、技能和职业道德。这就是我们日常使用职业教育一词的场境。这一类教育整个社会的需求极大,但一段时间并未成为教育的热门。原因有多个方面。传统上这类教育大多不是通过学校,而是通过师徒关系来传承。比这更古老的观念,是认为这根本用不着教育,只需要“熟能生巧”。

  但更重要的一个因素是,在“进身阶、敲门砖”的教育理解中,和整个社会在人生规划的偏差性共识下,职业教育变成“次等教育”,不被人选择。每当人们说起“人才”,脑子里马上能画出的像,往往不包括穿工装的人。从幼儿园到大学,人们一般的人生设计,是通过普通高等教育而获得充分发展的前景,而职业教育则似乎使人一眼能够看到整个人生的“蓝领”属性。

  无论最古老的劳动还是最现代的劳动,其境界都体现在“工匠精神”。现代劳动还对知识、技能、学习能力、创新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。职业教育冷门化,接下来就是技能性人才的缺乏,技能性人才基数不够、尊重缺乏,使“大工匠”也很难产生。这后面就是技能性的劳动受到轻视,工匠精神在社会中沉落,技能性劳动的价值不被认可,普通人的人生不被肯定。

  古代社会的内生秩序来自等级认同,现代社会的内生秩序来自社会平等。“只有分工不同,没有高低贵贱”,只有这既成为信念,又成为现实的机制,我们才有望看到普通人产生内在的价值感,每个劳动者产生内在的骄傲感,这样才会有职业平等、职业教育热门的结果。


声明:以上信息均来源于互联网,本站整理发布仅供参考,以上学校相关内容均不代表本站意见,学校招生信息请考生以省教育考试院或学校官方最新公布为准。

上一篇: 重庆市航空专修学院乘务专业就业方向
下一篇: 2020初中生读学前教育的“3个优势”

  • 姓名:
  • 电话:
  • 地址:
  • 年龄:
  • 专业:
  • 学历:
  •   不影响填写志愿,正式报名需到校

相关专业

留言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