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东体育学院近三年承担国社科8项、国自然2项、国家部委科研课题27项,省科研课题51项;省部级科研奖励4项、厅局级科研奖励21项;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,含核心期刊论文190余篇;出版专著13部,发明专利11项。《山东体育学院学报》是中文体育核心期刊和高校特色科技期刊,《山东体育科技》是山东省优秀期刊。建有国家体育总局科学健身示范区(筹)、“一带一路”国家体育文化研究中心、全国幼儿体育发展研究中心、山东省科学健身指导中心、山东省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、山东省互联网+体育科技协同创新孵化基地、山东省老年人运动与健康研究中心、山东省省直机关职工体质健康管理指导中心、山东省体育发展政策研究中心、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中心、山东省体育史志办公室、齐鲁体育文化遗产博物馆(齐鲁体育文化研究中心)、山东省校园足球发展研究中心暨训练总营、山东省体疗戒毒研究中心等40多个体育科技服务创新研发和人才培养平台。
山东体育学院环境
山东体育学院共获得10枚奥运金牌、30枚奥运奖牌,其中在里约奥运会上,张梦雪(2009级毕业生)获女子10米气手枪金牌、杨方旭(2013级在校生)获女排金牌、李晓霞(知名校友)获乒乓球女子团体金牌。2018年雅加达亚会会,有50名学生和校友参赛,勇夺11金8银5铜。此外,近三年还在其他全国以上各类赛事获得218金301银336铜。60年来,学校共培养了4万多名优秀毕业生,其中包括安家杰、巩晓彬、尹延勤等知名教练员,奚爱华、李晓霞、周璐璐、张成龙、张梦雪、杨方旭、孙一文等优秀运动员,原空军副司令员景学勤中将,著名武术表演艺术家于承惠、于海等,为体育事业蓬勃发展、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进步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当前,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扬帆远航、腾飞逐梦之际,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,秉承“坚卓竞远”“严勤创实”的校训校风,践行“对接需求、协同创新、集聚特色”的发展理念,以与山东经济社会互动融合、与体育事业核心业务互动融合为主要路径,深化产学研政协同创新,持续推进特色一流学科专业建设,完善制度机制和资源配置保障,全面提升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为建设国际知名、国内著名、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专业体育院校而努力奋斗!